安徽大学开设专业有哪些(专业目录一览表)

2023-12-12 15:24

安徽大学开设的专业有: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物理学互联网金融、理科试验班、地理信息科学、社会工作、知识产权、工商管理网络与新媒体、考古学、生物工程软件工程材料物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绘画、行政管理、英语、财政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心理学汉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等。

安徽大学专业设置一览表:

学院专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石溪学院

应用物理学

应用统计学

数字媒体技术

互联网学院

互联网金融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网络空间安全

物联网工程

文典学院

理科试验班

集成电路材料英才班

人文科学试验班

集成电路器件英才班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

环境科学

测绘工程

生态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

社会工作

社会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

法学院

知识产权

法学

商学院

工商管理

会计学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

新闻传播学

网络与新媒体

广播电视学

新闻学

编辑出版学

历史系

考古学

历史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物科学

生物制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软件工程

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材料物理

应用物理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自动化

艺术学院

绘画

视觉传达设计

音乐表演

戏剧影视导演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管理学

行政管理

图书馆学

档案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外语学院

英语

法语

西班牙语

俄语

德语

日语

经济学

财政学

经济学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统计学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金融数学

哲学

应用心理学

哲学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

材料化学

化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安徽大学简介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世界“双一流”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型大学。

1928年,安徽大学肇基于时为省会的安庆市,开启安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赓续襟江带淮崇教文化之菁华。几经易址,于1956年迁建合肥;数度更名,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安徽大学”校名,这一天被定为校庆日。作为一所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高等学府,安徽大学办学近百年来,勇担民族复兴大任,执着“文化丕成、民族是昌”的办学理想,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校训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累计培养了32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是安徽省内毕业生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高校,被誉为省属高校的“排头兵、领头雁”。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构建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建有保障一流人才培养的办学条件体系,四区一园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81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380万余册;拥有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体系,28个学院,87个在招本科专业(其中38个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并列全国地方高校赛道第1位),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以及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1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个国家级和2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训)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建全国首个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成功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特色教育基地);现有本科生25303人、博硕士研究生10509人;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平均保持在35%以上,本科生与研究生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2200余项,位列全国“双一流”高校第63位,毕业校友获得“国家杰青”数位居全国高校第29位。

学校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特色显著,覆盖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4个学科进入前5‰);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3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167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1018人;实质双聘院士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23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安徽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地方领军人才365人次。已形成了以两院“院士”、国家“杰青”“优青”领军人才等为引领,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科学研究聚焦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主攻方向,建设了“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实验室等世界一流研究平台,产出了金属团簇材料、新型量子功能材料、磁斯格明子(skyrmion)存储材料等一批原创性成果,在高灵敏传感装备、毫米波芯片、水性聚氨酯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学校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1项,资助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居省属高校首位;“双一流”建设以来,共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94项。学校自然指数排名位居全国第59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指数在一流学科年度发展指数评价中位居全国第2;北京外国语大学发布中国大学全球影响指数,我校位列第54位;软科“双一流”高校教学实力排名,我校位列第69位。

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学校正精心组织好“十四五”规划实施,谋划好2028建校100周年和2035远景发展,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调结构、转功能、增体量、提质量”,以一流学科建设催生更多世界一流成果,以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原始创新能力、一流的人才队伍努力跻身一流大学方阵,为高等教育强国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注:数据截止到2021年11月1日)